排除器

红美人炭疽病如何预防,看这篇就够了

发布时间:2025/5/21 13:29:55   
1、发病症状红美人炭疽病主要由胶孢炭疽菌引起,病菌可在整个生长季节危害叶片、枝梢、果柄、果实等柑橘各个器官和部位,引起落叶、枯梢、落果、花果和果实腐烂等。叶片受害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2种类型。急性型炭疽病,最初在叶尖处发生,病斑暗绿色至黄褐色,似热水烫伤,叶卷曲,整个病斑呈“V”型,湿度大时出现许多红色小点。该类型的炭疽病来势凶猛、传播速度快,对柑橘树的危害较大,即使长势好、枝叶茂盛的柑橘园,如果发生急性炭疽病,几天后就会出现大量落叶,特别是树冠顶部的枝梢落叶更严重,已经落叶的枝梢很快就会枯死。慢性型炭疽病,经常发生在叶片边缘或近边缘处,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至深褐色,湿度大时可见红色小点,干燥时则为黑色小点,排列成同心轮状或呈散生状,病叶落叶较慢。炭疽嫩叶症状炭疽病老叶症状枝梢受害有2种类型,一种是从枝梢顶端发生,逐渐向下扩展,枝梢由上而下枯死,主要发生在寒害的枝梢上,初期病部为褐色,后呈灰白色,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病健组织分界明显;另一种是从枝梢中部发生,从叶柄基部腋芽处或从受伤皮层开始发病。病斑初为淡褐色,椭圆形,后变长梭型,当病斑环绕枝梢时,病梢即枯死。果实症状,幼果受害,初呈暗绿色油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后扩展至全果。天气潮湿时,病果上长出白色霉状物及淡红色小液点,以后病果腐烂干缩成僵果。幼果炭疽病发黑长大后的果实受害,其症状表现有干瘪、泪痕和腐烂3种类型。干瘪型主要发生在果腰部,呈近圆形黄褐色病斑,病组织不侵入果皮下;泪痕型是在果皮表面有一条条如眼泪一样的病斑;腐烂型主要是在果实采收储藏期间发生,一般从果蒂部开始,初期为淡褐色,以后变为暗褐色而腐烂。泪痕型症状和果蒂症状2、发生规律柑橘炭疽病病菌属于一种典型的潜伏型侵染菌,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梢、病叶和病果上越冬。春季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菌源产生分生孢子,之后通过风雨、昆虫传播,如在20℃左右的具有自由水环境条件下,4小时即可萌发,在25℃左右的适温中可快速生长,引发炭疽病。一年中不同时期分生孢子传播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降雨次数和降雨持续时间的长短,一般在春梢生长期开始发病,若遇到高温多雨的夏初和暴雨后发病就特别严重,所以,一年中在夏、秋梢上发生较多。分生孢子萌发侵入寄主后一般不立即发病,经过一段潜育后,如果遇到干旱、冻害、不良管理等因素就引起发病,表现出症状。正常生长的幼年树和初结果树,发病轻;同一树龄的柑橘,树势健壮的发病轻,树势衰弱的发病重;土壤结构差、有机质含量低、地下水位高、排灌条件差的果园发病较重;通风透光良好的果园,发病较轻;果实过熟、有伤口及受日灼的果实容易感病;遭受其他病虫为害重的果园发病较重。3、防治方法冬季彻底清园,剪除病虫枝、交叉枝、过密枝,清除枯枝、落叶、病果,并集中烧毁。采果后或萌芽前,喷布石硫合剂进行药剂清园,减少越冬菌源。加强栽培管理,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性。及时排除园区积水,干旱时及时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科学修剪,适度取大枝开天窗,利于通风透光。预防和治疗,在春、夏、秋梢嫩叶期,各喷药1次,幼果期(5—6月)喷药1-2次,8—9月以防止病菌侵入果柄为重点,喷药2-3次。树势衰弱或树体损伤时,应及时喷药保护,有急性病斑出现时,更应立即防治。发病初期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加25%咪鲜胺乳油-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倍液等进行防治,间隔7-10天用第二次药,连续施药2-3次。注意交替使用农药,不可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进行防治,这样既可提高防效,又可延缓病菌的抗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7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