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排除器 >> 排除器市场 >> 混凝土结构工程现浇结构施工要点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和技术复核;项目技术负责人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根据施工方案中的技术要求,检查并确认施工现场具备实施条件;施工单位填报浇筑申请单,并经监理单位签认。
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不应低于10℃,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且不应高于5℃。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当坍落度不能满足浇筑要求时,可加入同配比水泥砂浆或同型号减水剂;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散落的混凝土严禁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浇筑。
混凝土应布料均衡。应对模板及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浇筑,及时处理。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应采取措施,防止模板、钢筋、钢构、预埋件及其定位件移位。
2混凝土输送混凝土输送宜采用泵送方式。输送泵的选型应根据工程特点、混凝土输送高度和距离、混凝土工作性确定;输送泵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浇筑量和施工条件确定;输送泵设置的位置应满足施工要求,场地应平整、坚实,道路应畅通,作业范围不得有阻碍物。
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mm的输送泵管;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mm的输送泵管。
输送泵管安装连接应严密,输送泵管道转向宜平缓;输送泵管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应与结构牢固连接,输送泵管转向处支架应加密;支架应通过计算确定,设置位置的结构应进行验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向上输送混凝土时,地面水平输送泵管的直管和弯管总的折算长度不宜小于竖向输送高度的20%,且不宜小于15m。
输送泵管倾斜或垂直向下输送混凝土,且高差大于20m时,应在倾斜或竖向管下端设置直管或弯管,直管或弯管总的折算长度不宜小于高差的1.5倍。
输送高度大于m时,混凝土输送泵出料口处的输送泵管位置应设置截止阀;混凝土输送泵管及其支架应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
混凝土输送布料设备的选择应与输送泵相匹配;布料设备的混凝土输送管内径宜与混凝土输送泵管内径相同;布料设备的数量及位置应根据布料设备工作半径、施工作业面大小以及施工要求确定。
布料设备应安装牢固,且应采取抗倾覆措施;布料设备安装位置处的结构或专用装置应进行验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应经常对布料设备的弯管壁厚进行检查,磨损较大的弯管应及时更换;布料设备作业范围不得有阻碍物,并应有防范高空坠物的设施。
输送混凝土的管道、容器、溜槽、串筒不应吸水、漏浆,并应保证输送通畅。输送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所处环境条件采取保温、隔热、防雨等措施。
输送泵输送混凝土时应先进行泵水检查,并应湿润输送泵的料斗、活塞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泵水检查后,应清除输送泵内积水;输送混凝土前,宜先输送水泥砂浆对输送泵和输送管进行润滑,然后开始输送混凝土。
输送混凝土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应在系统运转顺利后再按正常速度输送;输送混凝土过程中,应设置输送泵集料斗网罩,并应保证集料斗有足够的混凝土余量。
吊车配备斗容器输送混凝土时应根据不同结构类型以及混凝土浇筑方法选择不同的斗容器;斗容器的容量应根据吊车吊运能力确定;运输至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宜直接装入斗容器进行输送;斗容器宜在浇筑点直接布料。
升降设备配备小车输送混凝土时,升降设备和小车的配备数量、小车行走路线及卸料点位置应能满足混凝土浇筑需要;运输至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宜直接装入小车进行输送,小车宜在靠近升降设备的位置进行装料。
混凝土浇筑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内或垫层上的木屑。垃圾等杂物。表面干燥的地基、垫层、模板上应洒水湿润,浇筑混凝土前地基、垫层、模板上不得有积水;浇筑温度高于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洒水降温。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