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排除器 >> 排除器市场 >> 屋面工程防水排水工程
屋面工程防水排水工程
1.4.4.1卷材防水屋面
对屋面找平层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找平层的厚度和技术要求
装配式板作基层的要求防水层的基层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板端、侧缝应用细石混凝土灌缝,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板缝宽度大于40mm或上窄下宽时,板缝内应设置构造钢筋。
板端缝应应进行密封处理。
找平层排水坡度要求找平层的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应小于3%,采用材料找坡宜为2%;天沟、檐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mm。
突出、转角处要求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山墙、天窗壁、变形缝、烟囱等)的交接处和基层的转角处,找平层均应做成圆弧形,圆弧半径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内部排水的水落口周围,找平层均应做成略低的凹坑。
转角处圆弧半径
分格缝找平层宜设分格缝,并嵌填密封材料。分格缝应留设在板端缝处,其纵横缝的最大间距: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层,不宜大于6m;沥青砂浆找平层,不宜大于4m。
找平层施工质量检验内容和方法
对屋面保温层质量控制要点:
适用于松散、板状材料或整体现浇(喷)保温层。
保温层应干燥,封闭式保温层的含水率应相当于该材料在当地自然风干状态下的平衡含水率。
屋面保温层干燥有困难时,应采用排气措施。
倒置式屋面应采用吸水率小、长期浸水不腐烂的保温材料。保温层上应用混凝土等块材、水泥砂浆或卵石做保护层;卵石保护层与保温层之间,应干铺一层无纺聚酯纤维布做隔离层。
材料应采用高聚物该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所选用的基层处理剂、胶粘剂、密封材料等配套材料,均应与铺贴的卷材材性相容。
基层应干燥,含水率应小于9%。
露、霜、雪及大风5级有充上不宜进行涂膜施工,涂料施工温度应在+10-50℃间进行。
基层就坚实,无松动,表面应平整,洁净,无浮粒及污物,基层表面若有凸出物,应予铲除并补平,若有蜂窝、麻面或凹坑,应以砂浆补平,缝隙应予填嵌密实,阴阳角应抹成圆弧。
铺贴防水卷材前,应将找平层清扫干净,在基面上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较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施工完成的卷材层应予保护在养护期间不得上人行走,亦禁止在卷材上放置较重、尖锐物品。
卷材防水层之间的搭接长度要满足要求、封边要严密,以避免影响到侵蚀防水层失效。
防水卷材厚度选用应符合表中规定。
两幅卷材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mm。采用多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卷材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铺贴面积每m2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
对冷粘法铺贴卷材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胶粘剂涂刷应均匀,不露底,不堆积。
铺贴卷材时应控制胶粘剂涂刷与卷材铺贴的间隔时间,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并辊压粘接牢固,不得有空鼓。
铺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正确,不得有扭曲、皱折。
接缝口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其宽度不应小于10mm。
对热熔法铺贴卷材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火焰加热器加热卷材应均匀,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厚度小于3mm的高聚物该性沥青防水卷材,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
卷材表面热熔后应立即滚铺卷材,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并滚压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皱折。
滚铺卷材时接缝部位必须溢出热熔胶,并应随即刮封接口使接缝粘结严密。
铺贴后的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正确,不得有扭曲。
保护层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顶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
底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大于50mm。
侧墙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护层,或砌砖保护墙(边砌边填实)和铺抹30mm后水泥砂浆。
卷材防水层施工质量检验内容和方法。
对工程质量控制的标准:
主控项目:
卷材防水层所用卷材及主要配套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监理单位抽查10%)
卷材防水层的施工工艺及其在转角、变形缝、穿墙管道等处的细部做法均须符合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全数检查)
一般项目:
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或钝角。(监理单位抽查10%)
卷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焊)结牢固,密封严实,不得有皱折、翘边和空鼓等缺陷。(全数检查)
侧墙卷材防水混凝土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粘接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监理单位抽查10%)
卷材的长、短边搭接宽度均不得小于mm。(监理单位抽查10%)
对防水卷材施工控制流程:
基层表面清理、修补涂刷基层处理定位、弹线、试铺节点附加增强处理铺贴卷材收头处理、节点密封保护层施工清理、检查、修整
1.4.4.2涂膜防水层
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本节适合于受侵蚀性介质或受震动作用的地下工程主体迎水面或背水面涂刷的涂膜防水层。
涂膜防水层应采用反应型、水乳型、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或水泥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防水涂膜厚度选用应符合下列表中规定。
涂料涂刷前应先在基面上涂一层与涂料相容的基层处理剂。
涂膜应多遍完成,涂刷应待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
每遍涂刷时应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刷方向,同层涂料的先后搭茬宽度宜为30~50mm。
涂膜防水层施工缝(甩槎)应注意保护,搭接缝宽度应大于mm,涂刷前应将其甩槎表面处理干净。
涂刷程序应先做转角处、穿墙管道、变形缝等部位的涂料加强层,后进行大面积涂刷。
涂膜防水层中铺贴的胎体增强材料,同层相邻的搭接宽度应大于mm,上下层接缝应错开1/3幅宽。
涂膜防水层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涂层面积每m2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
涂膜防水层施工质量检验内容和方法。
涂膜防水层所用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全数检查)
涂膜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均须符合设计要求。(全数检查)
涂膜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监理单位抽查10%)
涂膜防水层应与基层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不得有流淌、皱折、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监理单位抽查10%)
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95%。(监理单位抽查10%)
d)侧墙涂膜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监理单位抽查10%)
对涂膜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流程:
清理基层→细部附加层处理→第一遍涂膜防水层→第二遍涂膜防水层→第三、第四遍涂膜防水层→平面涂层上做保护隔离层→平面细石砼保护层→立墙涂层上做软保护。
1.4.2.3细石混凝土防水层
对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细石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全数检查)
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严禁有渗漏或积水现象。(全数检查)
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在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全数检查)
细石混凝土防水层表面平整、压实抹光,不得有裂缝、起壳、起砂等缺陷。(监理单位按每施工段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少于3处)
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厚度和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监理单位按每施工段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少于3处)
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分格缝的位置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监理单位应按分格缝数量的10%抽查)
细石混凝土防水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3mm。(监理单位按每施工段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少于3处)
1.4.4.4密封材料嵌缝防水
密封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全数检查)
密封材料嵌填必须密实、连续、饱满,粘接牢固,无气泡、开裂、脱落等缺陷。
嵌填密封材料的基层应牢固、干净、干燥,表面应平整、密实。(全数检查)
密封防水接缝宽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0%,接缝深度为宽度的0.5~0.7倍。(监理单位按接缝数量的20%抽查)
嵌填的密封材料表面应平滑,缝边应顺直,无凸凹不平现象。(全数检查)
1.4.4.5金属板材屋面防水
金属板及辅助材料的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全数检查)
金属板的连接和密封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现象。(全数检查)
金属板材屋面应安装平整,固定方法正确,密封完整;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全数检查)
金属板材屋面的檐口线、泛水段应顺直、无起伏现象。(全数检查)
1.4.4.6细部构造
细部构造要点和评定标准:
主要指刚性层面的细部防水做法: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构造、檐口、女儿墙泛水、水落口、变形缝、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屋面应平整,排水方向、坡度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积水现象。天沟、斜沟、檐沟和泛水结合严密、无渗漏,排水方向、坡度符合设计,无名显积水。
天沟、檐沟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沟内附加层在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宜空铺,空铺的宽度不应小于mm。
卷材防水层应由沟底翻上至沟外檐顶部,卷材收头应用水泥钉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
在天沟、檐沟与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交接处,应留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全数检查)
檐口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铺贴檐口mm范围内的卷材应采取满粘法。
卷材收头应压入凹槽,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并用密封材料封口。
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条封严。
檐口下端应抹出鹰嘴和滴水槽。(全数检查)
女儿墙泛水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铺贴泛水处的卷材应采取满粘法。
砖墙上的卷材收头可直接铺压在女儿墙顶下,收头处理应做防水处理;也可压入砖墙凹槽内固定密封,凹槽距屋面找平层不应小于mm,凹槽上部的墙体应做防水处理。
涂膜防水层应直接涂刷至女儿墙的压顶下,收头处理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封严,压顶应做防水处理。
混凝土墙上的卷材收头应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并用密封材料封口。(全数检查)
水落口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落口杯上口的标高应设置在沟底的最底处。
防水层贴入水落口杯内不应小于50mm。
水落口周围直径mm范围内的坡度不应小于5%,并采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其厚度不应小于2mm。
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全数检查)
变形缝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变形缝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mm。
防水层应铺贴到变形缝两侧砌体的上部。
变形缝内应填充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上部填放衬垫材料,并用卷材封盖。
变形缝顶部应加扣混凝土或金属盖板,混凝土盖板的接缝应用密封材料嵌填。(全数检查)
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根部直径mm的范围内,找平层应抹出高度不小于30mm的圆台。
管道周围与找平层或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之间应预留20mm*20mm的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
管道根部四周应增设附加层,宽度和高度均应不小于mm。
管道上的防水层收头处应用金属箍紧固,并用密封材料封口。(全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