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器

古迹探真雨季来了老北京如何防止水漫

发布时间:2022/9/17 21:20:23   
北京白癜风医院简介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进入小满时节

北京已经下了好几场雨

实际上,元明清时期的北京

就有专门负责水务管理的机构

疏浚河道、沟渠

设置水关泄洪等都归他们管

防汛不力的官员还会被问责

今天文旅君就和您聊聊

老北京历史上的“防汛”工作

看看过去“朝廷”为了防止“水漫紫禁城”

都采取过哪些措施

历史上

负责河道疏浚和排水的机构

北京城地处永定河东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水向东南流,容易遭受洪水侵袭。自金代开始,历朝均设置水务督察机构,负责京城河道的维护、疏浚和泄洪。

据《北京志·水利志》记载,金代都城内的河道和沟渠,由督水监的街道司负责修治,巡河官掌管巡视河道、修筑堤堰、栽植榆柳等事宜。金泰和四年(年)曾出台一部对官吏的考核标准,其中一条就是要求水务官员确保“堤防坚固,备御无虞”。

元代时

水务和防汛的差事主要由督水监负责,而对河道的日常管理则由大都河道提举司负责。元世祖忽必烈曾亲自任命过督水监之职,并提出“守城大业,利国之事,唯己任者,方可担当。”

明代时

负责巡视北京城河道沟渠的机构有锦衣卫官校、五城兵马司,还有巡街御史监督。工部设有都水清吏司,负责京师的河道、沟渠、闸坝、堤防、水利等,虞衡司增设员外郎,专门负责巡视京师街道沟渠。

清代时

顺治元年“定令街道厅,管理京师内外(城)沟渠”,后来康熙帝又“著步军统领监理”,后改为“督理街道衙门”。

到了雍正时期,内外城开始分工管理,“内城交步军统领,分委八旗步军协尉;外城交五城街道厅,分委司坊各官。”

乾隆年间,又设有值年河道沟渠大臣,后由值年大臣、步军统领等成立联合办事机构,称值年河道沟渠处,统管京城各水系及修治工程,特别是对汛情与泄洪全面负责。

城墙下

设置水关排泄城市积水

水关又称水门,俗称水眼,是在水路流经城墙的位置建造孔券式涵洞或过梁式涵洞,让水道穿城墙而过。它既是引护城河水流入城市的涵洞,也兼有排出城市积水流入护城河为城市防涝消灾的功能。

以水关形式排水、泄洪,远在金代就已经有了。当年修建金中都城时,设计者便依地势在南城墙和东城墙下修建了多处水关。

年考古工作者曾在右安门外发现了金中都城墙下的水道遗址,大约位于金代中都城南城的丰宜门与景风门之间,主要由城墙下过水涵洞底部的地面石、洞内两厢残石壁、进出水口两侧的四摆手及水关之上的城墙夯土组成,其修建年代为金天德至贞元年间(年至年间)。

元代修建大都城时,为了防止护城河水量过多排洪不及,在南城外修挖了文明河以泄洪排水。在修建城墙时,预先在城下修建水关涵洞。城内遇有大量积水时,可从水关及时排出,消除大都之水患。

明清时期

北京城的水关

明清时期北京内城共有七座水关——东直门西头道敌台水关、朝阳门南头道敌台水关、崇文门西第七道敌台水关、正阳门东第十一道敌台水关、正阳门西化石桥水关、宣武门西水关、德胜门西龙王塘水关。

外城七门中除广安门至西便门之间“并无闸座水门”,其余各城门之间均有水关。每到汛期,各座水关均由兵马司派专人值班看守,以防阻塞,影响城内积水排除。

《大明会典》(卷二百)载:明朝京师各水门“设立通水器具,于该衙门拨军二名看守,遇雨过,即令打捞疏通。”

水务官员渎职

历代均有惩治措施

据传,嘉靖年间开挖外城护城河,工程量大,工期较短。为了赶工期,施工人员开挖的永定门至右安门一段的河道较浅,未能达到河水涌流的深度,更起不到泄洪的作用。在此督察的水务官员收了包工头的好处,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想此事被告发,包工头被抓了起来,督察官员以“监察不力”和“贿赂”之罪被“廷杖六十”后革职,并发配边关。

-年,永定门东外城南垣及护城河

到了清代,统治者更是把疏浚河道、沟渠视为“事关守城大事”,玩忽职守的水务官员都会受到重罚。

据统计,清代因为修筑河堤、疏浚防汛不力受到处罚的官员达百余人,或被革职,或被廷杖,或被发配,或被罚俸。

防汛无小事责任大如天

听了文旅君的讲述

您是否对老北京的“防汛”工作

多了几分了解

雨季到了

我们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平安度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7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