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排除器 >> 排除器介绍 >> 尿毒症是怎么中招的医生提醒或要远离3
毫不夸张讲,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办法逃过生老病死命运。部分群体认为,死亡有两种形式:要么衰老而死,要么因病而亡。
显而易见,90%以上群体都倾向于自然衰老,避免病痛折磨。
可是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较大差距,物质生活提高,生活与饮食习惯有多重选择,不少人走上“歧途”,引起种种疾病,尿毒症就是典型。
尿毒症
站在医学研究角度,尿毒症本质属于肾脏疾病终末期阶段。患者肾脏功能聊胜于无,基本不能自行代谢体内废物,只能凭借肾透析等相关手段来维持机体功能运转。
确诊尿毒症后,患者不但要承受透析所带来的痛苦,还要面对脏器衰竭、贫血、电解质紊乱、高血压、胸闷气短等并发症。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肾脏病患者几乎占据10%比例,40%以上是青壮年群体。
问题在于,尿毒症究竟从何演化而来?医学专家认为它与原发性肾病脱不开干系,典型包括肾病综合征、多囊肾、慢性肾病等。
患上尿毒症,早期有哪些明显症状?
——尿量不明原因减少
部分尿毒症患者,早期有尿量不明原因减少情况。医学专家做出解释,肾脏功能不足,肾小管、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重吸收机制存在缺陷,尿量必然有所缩减。
——面色苍白
尿毒症患者面色苍白与缺铁性贫血,有千丝万缕联系。患者肾脏功能异常,尿酸等代谢废物无法彻底排除体外,会逐渐渗透进血液中,造成血钾浓度上涨、内压失衡、血红蛋白、铁元素流失。
——血压持续性升高
90%以上尿毒症患者,均伴随高血压症状,医学上称之为肾性高血压。
通俗来说,就是肾脏功能缺失,钠离子、无机盐等长期滞留体内,与水分相互融合,造成水钠潴留,内压升高由此而来。
——下肢部位浮肿
尿毒症患者,肾脏功能基本消失殆尽,尿酸等代谢废物囤积体内,必然致使腹内压升高。再加上患者血肌酐浓度上涨,抑制新陈代谢速率。双重作用下,水钠潴留无可避免,水肿情况时有发生。
——食欲不振
尿毒症患者在病情加重期间,常常表现出食欲不振等状况,也与代谢废物长期体内滞留息息相关。
毒素物质侵袭肾脏同时,胃肠道也受到一定程度波及,致使消化功能障碍,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
尿毒症究竟是如何“中招”的?医生提醒:或要远离3种生活坏习惯
——通宵熬夜
相关医学研究证实,机体深睡眠阶段是组织器官自我修复“黄金期”。特别是肝肾细胞,需要趁此机会活化再生、休养生息。
长期通宵熬夜,必然导致机体再生功能下降,免疫细胞等活性不足,细菌病毒伺机而入,慢性肾病接踵而至,给尿毒症提供“跳板”。
医生真诚建议,日常生活中要培养规律“生物钟”,早睡早起,保证7~8小时睡眠时间,拒绝通宵熬夜,才能提高自身免疫机制,降低机体损伤程度。
——饮食恶习
临床医学上,很多医学家针对慢性肾病患者或尿毒症患者,做过溯源调查,最终得出结论,60%以上患病诱因与饮食恶习密不可分。
比如说,有患者在日常三餐中,特别青睐高油脂、高盐、高辣、高糖食物。久而久之造成代谢异常,内压升高,肾脏负担加重,毒素、废物、垃圾等无法顺利排出体外,在肾小球、肾小管处滞留,肾病不请自来。
——习惯性憋尿
现如今是高压时代,部分上班族工作任务重,必须时刻压缩时间才能提高效率,憋尿几乎成为家常便饭。
肾脏科医生明确指出,长期憋尿行为不可取,它会导致肾脏出现不同程度损伤。
一方面,憋尿将引起膀胱内压升高,尿液储存不当,少部分甚至“逆流而上”,回到肾脏中,引起肾积水;另一方面,尿液在长期储存过程中,尿酸盐结晶会不断析出,附着在肾小球或肾小管上,诱发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