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器

喝水后一直小便的人,与半天不去厕所的人,

发布时间:2022/9/15 17:06:26   

为了维持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转,我们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经过新陈代谢和分解后,最终形成排尿行为。

但是在生活中,有些人一喝完水就想上厕所,有些人则喝完水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尿意,这是怎么回事?又到底哪种现象更健康呢?

1

喝完水后

间隔多久上厕所比较合适?

水变成尿液,一般需要30~45分钟,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再加上尿液的形成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喝水后排尿的频率和时间也不一样。

不论是喝水后就想小便,或者半天不去厕所的人,都可能属于正常现象。

一般来说有以下6类因素会影响排尿的间隔时间:

1膀胱容量

膀胱是储存尿液生成尿液的重要器官,正常情况下人的膀胱容量为~毫升,但也有些人可能只有毫升左右。

膀胱体积小的人尿液储存量少,稍微有尿液产生就会刺激膀胱产生排尿的信号。

2括约肌功能

括约肌用于控制膀胱的松弛功能。当括约肌松弛时,膀胱的储存能力就会较差,因此无法储存过多的尿液,导致排小便的次数增加;而当括约肌紧绷时,膀胱具有较大的储存容量,饮水之后代谢时间较长,因此,上厕所次数减少。

3喝水习惯

有些人平时不习惯主动喝水,非要等到特别渴了才会去喝,时间久了膀胱也会适应缺水的环境。一旦有水分流入,膀胱突然受到刺激,就会产生尿意。

4排尿习惯

不少人因为工作或学习的原因,有长期憋尿的坏习惯,但这会使膀胱内壁的敏感性降低。

而一旦膀胱敏感性降低,即便膀胱中已经有充盈的尿液,也不会产生很强的排尿感。

不过要提醒大家:憋尿不是啥好习惯,要趁早改掉。

5出汗量

天热时出汗多,体内的水会更多地以汗液的形式被排出体外。因此,夏天喝水多却排尿少,也是种正常现象。

而当气温降下来,或者你总是待在空调房里,汗液蒸发少了,大部分水分排泄的工作交给了肾脏,尿液就相对比较多了。

6压力情绪

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和压力,从而促进尿液的产生排出。

精神压力过大的人排尿次数增多,夜尿频繁,平时一定要学会疏导情绪,多与他人沟通交流,及时分散注意力。

2

排尿习惯的改变

警惕是疾病到来的信号

相较于排尿时间的间隔,我们真正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6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