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器

多位专家解读新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未来抗

发布时间:2022/5/13 14:31:43   
3月18日(星期五)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关于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本轮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主要原因有四方面

从年12月开始,全球新冠肺炎进入第四波流行高峰,现已连续11周每周报告的病例数都超过万,目前仍处于高位流行水平。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快速上升,与我国疫情水平的“压力差”不断增大。今年3月以来,我国日均输入感染者数超例,近期疫情输入压力明显增加。

近期全球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别是BA.2亚分支,较以往病毒株的传播性和隐匿性都更强,早期发现难度更大,导致疫情发现时往往已波及了一定范围,疫情处置、控制难度也更大。

今年2月下旬,恰逢我国春节假期结束,学生春季学期开学、企业工人复工等带来了人员大规模流动,加之会议培训、婚丧嫁娶等各类人员聚集性活动增加,成为了疫情“传播器”和“放大器”,导致疫情迅速扩散,甚至是跨区域传播。

有地方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症状轻,像是大号流感,思想松懈麻痹,有“歇歇脚、缓一缓”的心态,各方面准备不足,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放松了要求。

此外,专家分析研判认为,全球本轮疫情仍是高位流行,而且近期不会结束。我国仍将持续面临同时、多地发生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的疫情防控局面,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针对近期全国局部地区发生的多起本土聚集性疫情,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疫情重点地区的防控指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从严从实开展防控工作,坚决采取更加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是尽快控制住局部的聚集性疫情。指导疫情重点地区加快核酸筛查和风险人员的排查、流调和管控,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二是坚决守住“外防输入”的防线。做好入境前远端防控,突出人员闭环管理,扩大重点人员监测覆盖面。压实口岸专班的责任,加强河、海岸线巡逻和防疫力量的布控。三是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地区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指导学校、养老院、监所等重点场所、交通场站、商超等人员密集场所,冷链、商超、物流等从业人员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四是进一步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完善多点触发预警机制,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指导地方科学精准防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自测抗原阳性不报告或担法律责任居民购买自测抗原检测产品不需要备案,一旦自测发现阳性以后,要及时向属地社区报告,社区要安排专门的车辆将其转运到具有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进一步做确认。整个处理要闭环进行。自测居民一旦发现抗原阳性,一定要履行报告职责。如果因为没有履行《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履行传染病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修订并不意味着防控政策放松第九版诊疗方案的修订并不意味着防控政策的放松,诊疗方案的修订是基于我国这两年来的抗疫实践,特别是在对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临床病例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修订。方案中提出,轻型病医院,而是采取集中隔离管理的措施。这不等于放任不管,因为第九版诊疗方案里也要求,对于收治这些病例的集中隔离管理设施当中也要配备一定医务人员。轻型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集中隔离管理设施和密接、入境人员的隔离点要严格区分开来,因为前者核酸是阳性,后者核酸是阴性。附上最新版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全文请阅↓↓↓《国家卫健委发布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具体都有哪些改变?

一起来看

▼▼▼

这些改变将对疫情防控产生怎样的影响?听听专家如何解读▼▼▼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是科学施策

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医院院长卢洪洲解读,这是科学施策。“轻症者作为一个传染源,如果不去隔离,它就会传给家人和社会。所以要集中一个地方,医院,等到度过急性期,比如7天到10天以后,没有传染性就可以回归社会,就可以回家,这是科学的。”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表示,对轻型病人的管理,方案进一步简化治疗,重点放在对病情的观察。随着奥密克戎流行成为当前的主流感染病毒株,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临床特异性的治疗需求显著降低,更多的只要给予对症处理与病情观察即可。所以,在具备一定医疗条件的隔离点,就可以完成对感染者的隔离与基本医疗需求。医院的大量医疗资源。增加抗原检测提高病例早发现能力新版诊疗方案优化了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进一步提高病例早发现能力。同时提高疑似病例诊断或排除效率,要求疑似病例或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立即进行核酸检测或闭环转运至有条件的上级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强调,核酸检测一直是我们确定新冠感染的一个依据,一个“金标准”。所以抗原检测不能替代核酸检测。当抗原检测是阳性的时候,一定要拿核酸检测去做确认。调整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争取患者更早更快脱离隔离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的Ct值也作出相应调整,由过去的40降为国际标准的35。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35时,样本中未能分离出病毒,密切接触者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卢洪洲分析:“Ct值,简单说就是病毒扩增的次数,Ct值如果超过了30,病毒尽管能够把它扩增出来,但却不是一个活病毒,我们做了细胞实验,它不能感染细胞,那就证明它是个死病毒。我们也做了病毒的全基因序列测序,只是一个病毒的片段,证明是个死病毒,所以这样就更加科学,也没必要让患者多增加隔离时间。”张文宏介绍,这条标准的改变,系建立了更早更精准的安全出院标准,争取患者更早更快脱离隔离。我们对于奥密克戎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的。国际上有研究发现、也经过中国专家的仔细验证,在核酸低到一定水平后,已经检测不到具有传播性的病毒了,几乎没有传染性。因此,我们核酸阳性判断标准,从更严格的评判标准到目前开始与国际同步,标准住院时间因此也得以降低。更多的病人可以提早出院,这会极大地缓解我们的医疗资源压力。出院后7天居家健康监测不造成隔离资源的挤兑新版诊疗方案将“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张文宏表示,出院后7天居家健康监测的标准,前面已经说明,这是有医学依据的,既让感染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减轻隔离期间的经济负担,也节省了相应的隔离用房和其他社会资源,让整个社会应对疫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不造成隔离资源的挤兑。基于诊断标准的改变,缩短隔离期后复阳的概率就会非常低;按照我们的研究,就算复阳了,核酸水平都已经非常低了,基本没有因为复阳造成过二次传播。未来抗疫靠3个“武器”在3月17日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张文宏表示,新版诊疗方案是历来最科学、最好的,同时,他还谈到,未来抗疫要有3个“武器”:1、疫苗的充分注射;2、我们要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其他药物,包括中医药等支撑;3、有非常充足的医疗冗余度。

看资讯·享服务

把“易清新”添加到“我的小程序”吧~

清新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之声北京日报广东卫健委南方日报

编辑:钟神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5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