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器

第五十四讲西周历日铭文铜器断代的标准

发布时间:2022/5/7 12:32:29   
湖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0102/4753121.html
西周铜器断代除考虑铭文、字体、纹饰、器型、工艺外,历日铭文是一个更加重要的标准,特别是王年、月份、月相及历日干支四要素俱全的铭文,更是判断铜器年代的绝对条件,但首先须建立相关标准,否则就会各行其是,争论不休。标准1、对于周人所使用的历法性质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标准2、须建立正确的误差时限。标准3、对于月相的解释,须合情合理。标准4、对于王年必须有文献依据,在取舍时须给出合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再以能够确定的某王标准器物进行验证,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据张汝舟先生考证,四分历实际是假殷历真夏历,而周人实行的正是这种历法,并且因为整个西周时期尚不明推步,而是依靠观象授时和年终置闰(金文中只见“十三月”、不见“闰某月”字眼,故凡是年中置闰的历法都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所以经常出现因闰前移一个月的情况。从出现这一情况的年代来看,基本是3年左右一闰,与太阳回归年与朔望月的长度有关。又因回归年的长度为.25日,而朔望月的长度为29.5日(12个月总天数为日),每年将有11.25日的差距。即便三年一闰,也只能安排30日或31日,尚余2.75至3.75日。加上岁差原因(因周人所用的历法创制年代距商和西周有多至年左右的时间差距,每年差1日,因此存在1至2日的误差),实际历日与推定历日间会有1至6日的误差。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误差,才使人产生了“分段说”与“年中置闰”的错觉。一些学者以二或三日误差为限判定合历与否,只能是一种主观愿望,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有关各种月相语词的解释,历来有“定点说”、“分段说”和“定点分段结合说”三种。“定点说”认为,各种月相语词都确指某一具体时日,如旁死霸为晦前一日,哉死霸为晦日,既死霸为朔日、初吉,旁生霸为大月之初二,生霸(也即《尚书.康诰》、《顾命》哉生霸)为初三朏日,望为十五日,既望为十六日。“分段说”又分“二分说”与“四分说”。“二分说”认为,各种月相语词分辖半个月。“四分说”认为,各种月相语词分辖七至八天。“定点分段结合说”则认为,旁死霸为晦前一日,哉死霸为晦日,既死霸为朔日,旁生霸为大月之初二、既吉,生霸(也即《尚书.康诰》、《顾命》哉生霸)为初三朏日,望为十五日,但既生霸辖朏日以后至望的上半月,既望则辖望日以后至旁死霸的下半月。并认为,初吉属诹(音邹)日用事之吉日系统,与月相无涉,初吉意即第一个吉日,它可以出现在一个朔望月中的任何位置。要确定这三种说法哪一种更合情理,须先对有关月相语词逐一做个分析。《天问》云:“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夜,从夕(即从月),亦声,故夜光即月光,“死则又育”谓死而复生,显然与中国古代月亮神话有关。同时,也与月相词语关系密切。“死”谓看不到月亮,“育”(即“生”)谓看见月亮,故金文中有许多月相语词,如:旁死霸、旁生霸、哉死霸、哉生霸、既死霸、既生霸等。这六个语词中有三个与死霸有关,三个与生霸有关,时间都集中在朔日前后,反映了古人对于朔日的确定投入了极大精力”,然在观象制历阶段,朔日又因看不到月亮而难以确定,故须自朏日逆推,或以晦前一日顺推,因而根据月亮“看不见”、“看见”两种情况产生了“哉死霸”、“哉生霸”这组月相语词。又依这组语词,产生了“旁死霸”、“旁生霸”这组语词。然“既生霸”与“既死霸”作为相对应的一组月相语词,情况较为特殊,“既死霸”虽紧接“哉死霸”而为初一,“既生霸”却未紧接“生霸”(哉生霸)定为初四,盖因月亮自可以“看见”之后至再次“看不见”之间有着漫长的二十五六日,每日都创造一个相对应的月相语词意义不大,故仅选择月亮最圆的一天定为“望”,以对应作为“既死霸”的“朔”。老王主张“定点说”,不同意“分段说”,因为古人所以创造月相语词就是因为历日干支无法确定具体为月中的哪一日,而“分段说”涵盖七天到半个月的时间,显然同样达不到这一目的,因此意义不大,也就没必要画蛇添足了。基于同样的理由,老王也不同意将“初吉”排除出月相系统,因为它与其他月相语词一样,发挥了确定具体时日的作用,且古人与今人一样有趋吉避凶的心理,如今人将丧事称为“白喜事”,古人亦可将“既死霸”称为“初吉”,因朔日本为一月之初。如果“初吉”可以出现在一个朔望月中的任何位置,也就违反了“初”字的含义。要确定某一铜器的年代,首先就要确定其所属的王年。而根据各种古籍记载,西周各王年存在差异,须结合各种记载综合分析,给出合乎情理的解释,以决定取舍。《夏商周断代工程——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将成王定为22年、共王23年、懿王8年、孝王6年,毫无文献学依据,纯属人为干预,决不可信,故其最后结论(公元前年)也是难以服众的。有关武王的在位年数有3年、6年、7年和8年四种说法,一般认为是2整年、3虚年,而6年、7年和8年都是围绕7年从文王去世算起的,实质是一回事。所以,老王采取2年说。周公摄政7年,无异词。成王亲政多主30年,可从。7年说盖因周公摄政7年而误。康王在位26年,无异词。昭王在位有19年、35年和51年三说。老王采35年说,具体论述可参看《西周天文历史年代问题》一讲。穆王在位55年,无异词。共王在位有12年、20年、25年三说。老王采25年说。因为,在甲骨文中,20采取的是上下结构,与12容易混同,而20应为25(写作“二十又五”)字迹残损所致。懿王在位25年,无异词。孝王在位年数除《今本竹书纪年》为9年外,其余多数古籍记载都是15年。而学界一般认为,《今本竹书纪年》为伪书,不足凭信,故老王选定15年一说。夷王在位年数除《今本竹书纪年》为8年外,其余古籍均为15年和16年,老王采15年说,理由同上。15年与16年也只是实年与虚年的区别,差别不大。厉王在位年数除《今本竹书纪年》为12年不足凭信外,其余古籍为37年和40年两说,老王采27虚年(26实年)说,因为学界一般认为,共和行政未改元,共和行政14年,故厉王与共和行政加起来为40年。宣王46年,无异词。有学者认为,宣王元年当为公元前年,经老王以确定为宣王时期标准器且四要素俱全的历日铭文进行检验,大多不合历,故不取。幽王11年,无异词。据此,老王对西周王年排定如下:武王在位2年,即前年——前年。周公摄政7年,即前年——前年。成王在位30年,即前年——前年。康王在位26年,即前年——前年。昭王在位35年,即前年——前年。穆王在位55年,即前年——前年。共王在位24年,即前年——前年。懿王在位25年,即前年——前年。孝王在位15年,即前年——前年。夷王在位15年,即前年——前年。厉王在位26年,即前年——前年。共和行政14年,即前年——前年(因共和行政未改元,又为非正常权力交接,故与厉王三十七年为同一年)。宣王在位46年,即前年——前年。幽王在位11年,即前年——前年。王一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6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