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器

最新发现遇难者遗物21件飞机残骸1

发布时间:2022/5/7 15:06:38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中新网、广州日报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搜救现场发现一大型构件

今天下午,“3·2”东航飞行事故搜救核心现场,救援人员将一个大型构件从水坑旁拉出,疑似飞机引擎。

已基本确定事故的主要撞击点

在24日的“3·2”东航MU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航安办主任朱涛表示,现在已经基本确定了事故的主要撞击点,飞机大部分残骸集中在主要撞击点周围半径30米左右的核心区域内,深度从地表向下延伸大约至20米左右。已经找到的主要残骸包括:发动机部叶片及涡轮残件、发动机吊架残件、左右侧水平尾翼残件、副翼自动驾驶作动器以及带有部分翼梢小翼的机翼残件。还发现了驾驶舱内的机组逃生绳和机组手册残片以及部分机组证件。目前,调查人员仍在现场继续开展现场勘查和重要残骸的取证工作,为下一步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基础性工作。

共搜寻到遇难者遗物2件、飞机残骸83份

和部分遇难者遗体残骸

在24日的“3·2”东航MU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广西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郑西说,搜救人员在梧州市藤县藤州镇四旺村鸦塘组一农田发现一个疑似飞机残骸碎片,长度约.3米,最宽约0厘米,离事故核心现场约有0公里。预计24日搜寻范围会比前一日扩大.5倍。截至6时,搜救人员共搜寻到遇难者遗物2件、飞机残骸83份和部分遇难者遗体残骸,已移交调查工作组。

现场发现机翼等更多残骸?

24日下午,新华社记者在东航MU坠机现场采访了解到,机翼等更多重要的飞机残骸被发现。现场清理出来的飞机残骸被分类摆放,等待专家进行评判。

民航局回应机头是否垂直向下砸向地面针对目前网上传播的飞机最后机头垂直向下砸向地面的视频,民航局航安办主任朱涛在“3·2”东航MU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航空器事故调查是专业性和系统性极强的技术工作,需要调查人员与技术专家以及相关单位协同配合,才能抽丝剥茧,理清事实。目前主要任务是全力搜救以及保护现场和固定证据。在做好现场勘查的同时,其他方面的取证工作已经同步开展,包括封存整理相关记录和资料,组织开展目击证人访谈,并对收集到的各类证据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有任何重大发现,将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第一部黑匣子不排除存储单元损坏可能性将继续加大搜寻力度全力寻找第二部记录器

会上民航局通报,第一部黑匣子已于昨晚由专人送达在北京的译码实验室,数据下载和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不能排除存储单元损坏的可能性。

根据本架波音B-飞机的构型,两部记录器均安装在飞机后部,驾驶舱语音记录器(CVR)位于后货舱,飞行数据记录器(FDR)位于客舱后部天花板上方。驾驶舱语音记录器的发现,增加了另一部飞行数据记录器被找到的可能性。将继续加大搜寻力度,全力寻找第二部记录器。

失事飞机不涉及拨叉检修问题近日海外网络有传言,东航曾开展自主维修-“picklefork”(拨叉)的有关情况,猜测与事故有关。东航宣传部部长刘晓东表示,本次事故中的B79号飞机,机龄仅6.8年,共计飞行架次,没有达到机型适航指令标准中“拨叉”部件最严格的检修标准——个飞行起落。失事飞机不涉及该部件检修问题。进入事故调查阶段后将按规定邀请相关方参加事故调查民航局航安办主任朱涛表示,当前阶段工作重点仍在搜寻救援,同时开展事故调查前期的证据收集工作,待进入事故调查阶段后,我们将按照有关规定邀请需要参与的相关方参加事故调查工作。东航失事飞机黑匣子制造商霍尼韦尔:随时准备支持调查工作

东航失事飞机黑匣子制造商霍尼韦尔24日在回复《环球时报》记者相关问询时表示,已获悉东航MU的一部黑匣子已经被找到。MU事故的调查目前由相关监管部门牵头进行,如有要求,霍尼韦尔随时准备支持调查工作。

23日6时30分左右,在事故现场主要撞击点东南方向约30米处的表层泥土中发现了两部飞行记录器(黑匣子)中的一部

公开资料显示,失事飞机为波音-型客机,配有霍尼韦尔公司生产的两部飞行记录器,俗称为黑匣子。两部黑匣子中,其中一部是飞行数据记录器(FDR),另一部是驾驶舱话音记录器(CVR)。

23日,MU的第一部黑匣子被找到,为驾驶舱语音记录器,已被连夜送往北京的民航专业机构进行译码。记录器数据的下载和译码需要一定时间,如果内部存储单元出现损坏,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完成译码后,相关数据将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提供重要证据。

据“3·2”东航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24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通报,第一部黑匣子的数据下载和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不能排除存储单元损坏的可能性。目前,搜救队伍仍在继续加大搜寻力度,全力寻找第二部黑匣子。

另据发布会通报,事件发生以后,中国民航根据国际民航公约附件相关要求,将事故基本信息通报国际民航组织及航空器设计制造国调查机构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当前的工作重点仍然在搜寻救援,同时开展事故调查前期的证据收集工作,待进入事故调查阶段后,将按有关规定要求需要参与的相关方参加事故调查工作。

最新搜救进展坠机点区域划定搜索区域相比核心区扩大超0倍据人民日报报道,在最新搜寻地图中可看到,白圈为坠机点,黄圈包括过火点在内的重点区域,除此之外有、2、3号标记区域为外围搜寻队员重点寻找黑匣子的区域↓↓据新华社消息,23日晚间,东方航空公司MU航班坠毁事故现场区域下起大雨,现场指挥部灯火通明。据央视网23日消息,受降雨影响,外界通往核心现场的唯一道路,部分路段出现山体滑坡。道路旁边的水沟水量加大,水面上浮着一层油。记者了解到,水面上浮着的油是失事飞机的燃油。受强降雨影响,事故核心区域形成了部分积水深坑,对搜救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保障人员及物资运输畅通,22日下午起,现场就开始修建多米的进场便道,截至目前,新修道路已基本畅通。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目前仍处于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内,搜索区域相比核心区扩大超0倍。此外,专家分析,第二个黑匣子信号发射器可能受损,现场无法搜寻到黑匣子定位信号。第一部黑匣子是如何找到的?3月23日6:30左右,在事故现场主要撞击点,东南方向约20米处,表层泥土中发现两部飞行记录器中的一部。接下来,调查人员将继续全力搜寻另一部飞行数据记录器。已发现黑匣子为话音记录器。3月23日下午,武警官兵在东航空难核心区采取网格部署、分片推进、立体侦搜等战法开展搜救及清理飞机残骸工作。6时0分,中国民航局专家再次进入核心区。官兵们立即将专家引导至疑似黑匣子标定区域,并提供取证视频。专家通过视频分析、现场取证,当即决定清理标定区域周边残骸,收拢人员集中力量开展重点搜索。6时5分,在该区域地表附近发掘到疑似黑匣子橙红色物体,后经多方验证,初步判定为东方航空MU航班的两部黑匣子其中之一的驾驶舱话音记录器。目前,黑匣子被送往北京修复译码。解读黑匣子需要多久?据人民日报消息,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表示,在找到飞行数据记录仪的情况下,调查人员或许能较早得出一些初步性结论。如果两个黑匣子都被找到,那么就能较快形成一个初始的事故原因认定。航空事故调查报告的出炉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要经过多方位、全要素的考量,甚至还要通过某些模拟实验进行复演。为了确保最终报告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半年到一年的调查过程是正常的。

黑匣子搜寻现场大家说着:

“再努力再找”

发现黑匣子现场,能听到现场工作人员纷纷说“再努力,再找”。记者了解到,现场指挥部紧急调集了消防和武警近人,继续搜寻跟黑匣子直接相关的重要物证。心理专家赶赴现场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东航MU坠毁事故发生后,首批心理专家50余人赶赴事故现场,梧州组织70名心理医生待命,随时准备对到梧州的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专家建议,传播坠机信息要格外尊重家属,传播没有依据的信息或者图片,并进行揣摩,对家属是一种很大打击。

附近村民自发冒雨搬运救援物资

东航客机在广西梧州市藤县莫埌村坠毁后,因当地地处山区,道路崎岖狭窄,大型车辆无法通行,附近几个村的村民自发组成摩托车运输队,在阴雨天气下,如同蚂蚁搬家一般把各种救援物资运到事故现场。

祈求平安,注意安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9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